
“紅房子”這個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我們一起去紫薇地產參觀的黨建教育基地就是其中一種形式,那么什么是“紅房子”呢?我認為它的含義是多方面的,可以理解為紅色隊伍利用紅色資源建設的紅色陣地,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革命精神和革命信念,我覺得它最確切的含義應該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和信念。它就像一個溫馨家園,讓黨員群眾牢記黨的光輝歷程,感知優(yōu)秀的革命精神,同時使我們樹牢革命信念,做到心中有黨,激發(fā)我們?yōu)榻ㄔO社會主義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熱情。
既然它是家園,那么時間久了自然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這些問題便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各種考驗,如何經受得住這些考驗呢?那就是要靠我們全體黨員不斷學習黨的思想和理論,學習新時代下的方針政策,學習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一言一行,從而不斷改進作風,扎實落實,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們黨不受侵害,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
回想參觀學習過的那些紅色圣地,感觸頗深,那一段段歷史文字、一張張珍貴圖片、一件件歷史實物的展示,都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當年革命先輩們的壯懷激烈和卓越功勛,讓我們一次次受到精神上的洗禮。在這些紅色圣地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延安,一個陜北的小城,卻是黨的歷史上最濃墨重彩的地方,這個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名字在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在一個個狹小、陰暗、簡陋的窯洞里,在昏暗的小油燈下,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從1935年到1948年,他們在這里生活和戰(zhàn)斗了13個春秋,孕育了一個“延安時代”,使這里成為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搖籃。 他們用偉大精神和革命信念,筑起一座座中華民族的“紅房子”,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國,我們要珍惜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并發(fā)揚光大,筑起心中的“紅房子”,以優(yōu)良的作風和扎實的落實精神,在本職崗位上多做貢獻,才能對得起黨員這個光榮的身份。
給大家分享一個發(fā)生在延安時期的小故事,在1946年初夏,剛從蘇聯(lián)回來的毛岸英在中央機關大食堂吃晚飯,抗戰(zhàn)時期任營長、團參謀長的田志芳看見后非常詫異,覺得毛主席的兒子怎么還和大家一起吃大灶,又是從國外回來的,竟然能吃得慣,有位同志瞥了他一眼說:“毛主席一向對自己要求嚴格,給毛岸英'約法三章',要他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后來毛岸英離開了一段時間,再回來的時候,面黃肌瘦,原來是在國民黨向解放區(qū)大舉進攻前夕,毛主席把他派到最艱苦的山區(qū)去了。身為領袖的毛澤東同志,都能對自己的子女嚴格要求、以身作則、發(fā)揚優(yōu)良的革命作風,作為基層黨員干部的我們,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中國共產黨在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一直強調作風建設,而作風建設重在落實,這是黨員的根本職責。我們應該從自身崗位出發(fā),轉變作風,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清楚自己的職責所在,本著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增強預見性,注重創(chuàng)新性,提高實效性,扎實落實各項工作。身為一名黨務工作者,我更需要提高自我要求,把“轉變作風、緊抓落實”作為工作目標,將“履職盡責、嚴謹高效”作為工作常態(tài),以身作則,經常照鏡子從自身查找,主動整改落實,解決觀念僵化、墨守成規(guī)等問題,逐步形成開拓創(chuàng)新的理念。
從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刻起,我便更加堅定了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決心,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感到光榮和自豪,在這里也號召大家,讓我們一起攜手建設心中的那座“紅房子”,共同努力奮斗,為物流公司的發(fā)展、集團和高新區(qū)的發(fā)展乃至國家的發(fā)展,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